甘孜孔薩土司家族的由來及興衰PDF
甘孜孔薩土司家族的由來及興衰 松吉鄧珠 郎加 來作中 新中國成立前的康區,由無數大小封建土司、頭人割據著,形 成獨具一格的封建農奴制社會。這種封建農奴制社會在康北更具 特色,其中,甘孜的孔薩土司,不論政治上或宗教上都是很有影 響的一個家族 。比如 ,在政治上 ,它有一套較為完整的世襲統治 制度,形成甘孜地區的一大勢力,‘、并釀成過影響很大的’“甘孜事 變”;宗r教上,新中國成立前在康北地位最高的活佛― 香根活佛 的兩世轉世,都出自孔薩土可家族,這就更為加強了孔薩土司政 教合一的統治 。現將孔薩土司家族的由來、世系及其興衰經過 ,’概 述于后。 一、孔薩土司家族的由來 關于甘孜孔薩土司家族的由來 ,史書和民間有許多記載和傳 說。據 甘《孜縣志》記載,“公元 1642‘ 年 (明崇禎十五年),甘孜 白利土司以黑教摧殘黃教 ,旋被青海固始汗派兵滅之 ,以蒙古霍 爾種人分治子此”。“清乾隆五十七年 公(元 1792年),福康安平 息廓爾喀 尼(泊爾)對西藏的入侵,沿途土司隨征有功,詔封霍 爾孔薩土司為招討司,霍爾章古、霍爾白利、霍爾東科、霍爾麻 書各土司為安撫長官司 ,號稱 霍‘爾五家”,。據 《甘孜藏族 自治 州概況》敘述:明、清之交,青海和碩特蒙古部首領固始汗徑服 37 康藏 ,封其王子 7 人于 自治州北部的甘孜等地 ,稱霍爾七部 悄( 末尚存五部)。又據 打《箭爐廳志》記載:“霍爾孔薩安撫司住牡 甘孜東界,始祖為蘇爾特,其后世拉布丹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 年 )投誠授職 ,頒有印信號紙”。 另據傳說,公元 1251年,元世祖忽必烈 藏(族稱為色清汗: 邀請西藏教薩迦派第五代祖師第一代薩迦法王八思巴 ·洛追 降村去京城講經,八思巴在途經甘孜一帶時,見當地土地肥沃,地 域遼闊,一但佛教不盛 。,到京后 ,月p要求元世祖批準在康北建立寺 廟。忽必烈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答應了八思巴的要求,并派自己 的兒子霍爾色翁”偕同八思巴的弟子呷 ·阿尼登巴同到康北修建 寺廟、·、據說在他們將出發時,八思巴親 自送給他們一匹馱運佛具 的白騾子、并囑咐說,這匹白騾子走到什么地方不走了,就應當 在,那里修建寺廟,后來,這匹白騾子走到 “正,協” 現(甘孜) 華得”, 現(甘孜打金灘)地的一 口水井前停了下來,一于是就在 夢得”\興建了冖座塑有 得“棍保”咬護法神)的經堂 ,.以后擴建為 寺 ,藏族稱之為 “得棍康”。漢族因護法神面部為深藍色 ,稱之為 “黑神寺”。 在興建寺廟的施工過程中,、霍爾色翁與拖壩一女子相通,生 育了一個男孩,取名霍爾郎加。、后霍爾色翁修完寺廟返京時,把 妻子和小孩一起托咐給 “著給寺” 后(來的仲薩寺)的日巴活佛。 霍爾郎加在長大成人后,日巴活佛送給他幾戶 ,科‘巴”差(民),成 為頭人。當時,甘孜地方已有很多部落和頭人,如科則的仲呷家、 南多的俄絨家、·呷拉的呷扎家丶城北的相子家等等。由于霍爾郎 加勇猛有謀,逐漸征服了這些小的部落。在傳到第六代郎卡降澤 ; 、 丨 .據孔薩益多提供 : “霍爾色翁”可能是 “霍爾賽王”之變音 。因 “霍爾”是藏語 蒙古人之意,“賽”是公子之意 又因他是皇帝的兒子,故稱之為王。 38 時,其統治范圍已擴大到西至甘孜扎科,東到爐霍、道孚等大片 地區了·。 ‘ 矛 郎卡降澤先后娶了3房妻子,各生有兩個兒子。長妻的兒子 宀 分別叫翁洛 、七斤昂旺彭措 ;次妻的兒子分別是翁波、昂旺巴絨; 三妻的兒子分別叫翁窮、羅絨丁線房妻子相 處不和,于是分門立戶,各由長子擔任土司,其中翁洛任麻書土 . 尸 司;翁波任朱倭土司;翁窮任章古土司。、.并劃分轄區,互不隸屬。 吟 門 ‘ 由于他們的先祖都是霍爾色翁,一因而甘孜、·爐霍尸帶三個土司所 轄的地區,統稱為 “霍爾”。 ’ - 麻書翁洛傳至第三代巴土洛耶時,巴娶了兩房妻子,又各生 兩個兒子,長妻的兒子分別叫大黑洛依、堪布措擁;次妻的兒子 分別叫多吉繞登 、昂翁。巴土洛耶去世后 ,兩房妻子又各立 門戶,其中大黑洛依承襲了麻書土司的職位,多吉繞登則在麻書 奮 . , 官寨的右方新修了一幢房子,藏語稱新房為 “孔薩”。所以多吉繞 吵 登即成為孔薩第一代土司。并與麻書土司大體以雅礱江為界,、分 口 轄領地。 二 ,、 , – 二 、霍爾郎加及孔薩土司世系 根據民間傳說,、霍爾郎加的世系是: 霍爾郎加;第(一代)- f · , 霍爾阿吉 第(二代),- 布格吉 第(三代)- 肖 第(四代)- 郎卡洛絨 第(五代)- 郎卡降澤 第(六代)- 翁洛 (麻書第一代土司)- 昂旺彭措 翁波 朱(倭第一代土司) 昂旺巴絨 ’ 翁窮 (章古第一代土司) 羅絨丁真 、_ 洛卡松珠 麻(書第二代土司)- 巴土洛耶 (麻書第三代土司)- 大黑洛依 麻(書第四代土司) 堪布措擁 多吉繞登 孔(薩第一代土司) { 麻翁 多吉繞登在擔任第一代孔薩土司后,努力擴展 自己的實力,首 先建立、健全了頭人制度.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又到西 藏參拜了七世格桑嘉錯,自稱.是的弟子,還邀請了熱振 活佛昂旺秋登到甘孜講經,導致他的聲望得以與 日俱增。 在傳至第四代四郎卻登時 ,四郎卻登的妻子在分娩時逝世 ,四 郎卻登即與屬下一個女奴洛朵私通 ,生有一個男孩 。當四郎卻登 病逝時,小孩還年幼,由甘孜地區的郎扎活佛格絨郎加給以保護 和支持 ,并由郎扎活佛給取名格絨達吉 ,成人后承襲了土司職位。 格絨達吉曾到西藏及尼泊爾等幾所大寺院學經。回甘孜后擴建了 甘孜寺,以千手觀音作為寺中主佛。通過逐年發展,甘孜寺成為 了康北地區最大的黃教寺廟之一。 格絨達吉的妻子志瑪拉錯 生有三個兒子 ,長子繞洛登 比恩珠 被選為扎科染拉活佛 的轉世 ;次子洛絨降澤 曾被選 為十世楚 臣嘉錯的轉世靈童 ,被迎去西藏 ‘后因在金瓶掣簽中落選 ,七世 40 班禪丹比尼馬說他是四手觀音化身,給他受了沙彌戒,取法名羅 絨尺朱,授予了 “香根”名號,說他是青海果洛、玉樹、康區霍 爾地區教 民的 “救星” (香根的漢譯為救星),享有了僅低于 、班禪的宗教地位。:.洛絨降澤于清咸豐六年 公(元1856年) 十月十五 日返回甘孜,成為了康北最大的孔薩家族中第一世香根 活佛。三子歐朱彭措承襲了土司職位,由于他的長兄、次兄都在 宗教界享有較高的地位,于是孔薩土司進一步發展了政教合一的 制度,土司制度得以進一步鞏固起來。傳至德欽翁姆 女()時,共 世襲了九代 。 孔薩土司的世系是: 多吉繞登 第(一代)- 丁 真 (第二代)- 降村羅布 第(三代)- 四郎卻登 第(四代)- 格絨達吉 第(五代)- 繞洛登比恩珠 孔(拉染拉活佛) 洛絨降澤 第(一世孔薩香根活佛) 歐朱彭措 第(六代)- 擁金堪珠 女(,第七代)- 歐朱丹珍吉美 第(八代,1887~ 1924) – 德欽翁姆 女(,第九代,1915~ 1951) 三 、孔薩土司的轄區與趙爾豐的改土歸流 孔薩土司的轄區,據 《打箭爐廳志》記載:東界 14。里至爐 霍朱倭;西界 70里至白利;南界350里至瓦述崇喜;北界350里 至革赍。孔薩土司官寨所在地甘孜,距打箭爐 7扣里。管轄農牧 4l 民923戶。自清雍正六年 公(元 1728年)受冊封頒發給印信、號 紙以后,每年向清政府認納糧賦稅銀:O兩’(((甘孜縣念》為84兩 4錢)。每遇年班,即進京朝覲。 幾二協一 、 公元19。: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麻書土司扎西食。吉嗜酒暴 ’ 虐,被人暗殺,無后。經四川總督錫 良奏請皇帝批準,由孔薩第 丶 八代土司歐朱丹珍吉美 麻(書土旬扎西郎吉之婿)兼理其業。至 此,原麻書土司所轄的東界28。里至扎壩,西界210里至圖根滿 碟,南界35。里至瓦述玉科,北界18。里至大塘壩等大片土地和 居民,也都歸孔薩土司管轄 。 1911年 清(宣統三年)三、四月,趙爾豐在甘孜實行改土歸 流 ,收繳 了孔薩、麻書兩土司 的印信、號紙 ,任命寇卓 (陜西 籍)為甘孜委員。在收繳孔薩土司的印信、號紙以前 1910( 年 4 卜 戶 月),第七代土司擁金堪珠獲悉理塘、’巴塘、德格 、高 日、林蔥、 春科等土司,都已被收繳印信、號紙,實行改土歸流后,即以進 藏朝佛為名,攜帶兒子歐朱丹珍吉美和第一世孔薩香根洛絨降澤 活佛,與 300余頭人、,‘連夜出逃,經趙派兵輾轉阻截,終 被俘獲。經申報清廷批準后,趙爾豐于 1911年 清(宣統三年)3 月,在孔薩官寨打 曲旁邊的七歐波登召開’了群眾大會 ,公開宣布 廢除孔薩土司的名號與權力,收繳了孔薩土司收藏的歷代中央政 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發給的全部印信 、號紙、土司官服 、財產,革 、 丶 除了孔薩香根呼圖克 圖稱號 ,把孔薩土司全家移居南多竹衣村 現(南多公社第五生產隊)居住,責令其私營土地,應全部按例向 政府繳糧納稅 ,原轄土地、民戶,由群眾推舉保正 負責管理。在 群眾大會上,群眾公舉了甲日頭人貢布次仁和夏蝦頭人降澤為第 一任保正。辦公地址仍設在孔薩官寨,但處理事務,不得再請示 土司決定。各地原有的 “鄧果”丈頭人)、“俄巴”介、丨頭人)等,繼 42 續留任 ,改稱保正 ,規定任職年限為一年 ,其中有 “達汗” (一種 刂 蒙古官職名稱)職位者,也不予免差。其服務對象,應是官府,而 卜 一 ‘ 不能再是土司。此后不久,擁金堪珠的兒子歐珠丹珍吉美與白利 土司的女兒巴登志瑪成婚,孔薩全家也就遷去白利居住。 改土歸流后的原孔薩 、麻書屬地 ,共劃為 10個鄉,2個村,設 . 有 5 個渡 口。他們是 :城區鄉 異( 巴卡)、科則鄉、雄恩鄉 (呷 拉)、南多鄉女俄絨 鄉 現(南多公社的部分地區)、布許鄉 現(色 西底公社部分地區)、塔麥鄉 現(色西底公社部分地區)、俄壩頂 鄉 現(色西底公社部分地區)、色西底鄉、得熱鄉 現(色西底公社 部分地區)和碗 現(城南一帶)、得 現(城東南一帶)2村。5個 渡 口是 :南多渡 口 約(有五六戶),直貢頂渡 口 (約有十多戶),目 許渡 口 約(有三四戶),俄巴頂渡 口 約(有二三戶),塔麥渡 口 約(有四五戶o)這些渡口的船戶,多是因無法完納差稅,才以劃 船為生 。這樣,差役雖可全免 ,但地位低下 ,生命沒有保障。所 以:,藏 民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時 ,是不愿充任船戶的。 四、孔薩土司的復位與 “錫格聶巴” 機構的建立 公元 1911年 10月,辛亥革命勝利,趙爾豐在康區推行的改 土歸流,也隨之瓦解,被取消了名號的土司紛紛復辟。原孔薩、白 利土司,這時也都提出復位要求。當時處于毫無依靠的地方政府, 只得準其所求,封給了孔薩第七代土司歐朱丹珍吉美以總保職務, 允許遷回孔薩官寨居住,于是孔薩土司又逐漸恢復了過去所享有 的一切權 力,官府原經群眾選出的保正,也搖身一變,又成了孔 薩土司家的頭人。 孔薩土司復位不久 ,為了擴充和發展其經濟力量,新建了一 43 個叫做 “錫格聶巴”的機構。這個機構,從字意上理解,是孔薩 轄區來往行人的管理者,實際上是一所 “稅務局”,設立在雅礱江 大渡 口的打金灘處,負責收取來往客商的貢稅。規定每 100馱茶 葉抽稅 20元,并在渡口修建了倉庫,負責堆存收交和轉運過江的 物資。 “錫格聶巴”的人選,是在所轄的 10個鄉里,推舉 3名家庭 富裕、有辦事能力的差民輪流擔任,任期二年。“錫格聶巴”籌建 后,由孔薩土司和村民籌措基金糧食200斗,白銀六七平,放債 生息.規定糧食利息的13/ 、白銀利息的l4/ ,作為逐年增補基金。 其余利息,連同當年稅收和差民支差所收的腳費 差(民支烏拉所 收的差徭腳費,交付保正,按月累計,上交 “錫格聶巴”,) 全數 用于 “錫格聶巴”當年開支。如上項收入不敷 ,“錫格聶巴”就要 以自己的家財抵償;收入超過開支的多余部分,可以增作基金,也 可以由聶巴自分 。 “錫格聶巴”增加的收入 ,名義上是孔薩轄區人民的集體財富 , 擬作為集體活動開支。但實際上,這部分收入一是要負擔在孔薩 官寨中值班的保正、鄧果 、俄 巴們的生活及費用;二是要負擔每 年甘孜寺舉行會時孔薩土司所要承擔的部分宗教費用,廣大 群眾是根本享受不到的。 五、孔薩土司的統治機構和差役制度 孔薩土司有一套完整的統治機構 。土司是最高職位 ,下面分 別設置 “結沖”、 “鄧果”、 “俄 巴”三級。 “結沖”是大頭人的稱號 ,其權力較大,“科巴”(差民)也多。 改土歸流以前 ,孔薩家的結沖有 :異巴卡的相子結沖,科則的仲 呷結沖,呷拉的亞隆結沖、異昂結沖,布許的西洛結沖、洛巴下 44 錯結沖,南多的俄絨結沖、仲卡結沖,塔麥的加 日結沖,色西底 的弄沖結沖、德拉結沖、夏夏得結沖等 12家。在上述結沖中,有 的在新龍土司貢布郎加占領甘孜時,曾隨同孔薩土司一起逃去西 藏 ,住過 6年 。在藏軍戰敗貢布郎加后 ,又隨同土司返回甘孜 ,因 而被授予 “達汗”名號 ,可以有 自己的領地和百姓 ,并不承擔一 切烏拉差役,地位高于一般結沖。受封為結沖的家族,可以世代 相襲。結沖中每年要有兩人在土司官寨中輪流值勤,負責調解官 司和處理 日常事務,一年一 換。在執勤期間,沒有 “達汗”稱號 的結沖,也可以免差 。 “鄧果”是中等頭人的稱號 ,科巴和特權都少于結沖。改土歸 流前孔薩土司下屬的鄧果有:俄壩頂亞達、麻達、·欽達 ;布許的 亞呷、奪擁、布許、洛巴達錯 ;色西底的德熱拉絨 ;呷拉的白馬 色龍;得的各洛登真;南多的錫安、澤郎加、昨依、咱拉、其絨; 科則的蝦許;異巴卡的異烏、阿比、色洛、大吉、色得等 21家。 鄧果中每月要有 3至 4人輪流在土司官寨中值勤,其任務主 要是管理土司一家的日常生活間題.,如接待客人,給土司倒茶、穿 衣、梳頭以及負責土司官寨的環境衛生等等 。鄧果在土司官寨值 勤的一個月中,其家庭可以免除一切烏拉差役。 ’ “俄 巴”是基層小頭人的稱號 ,由群眾推舉精干得力的人經取 得土司同意后擔任。在孔薩土司屬下有幾十個俄 巴。俄 巴的任務 是:協助結沖和鄧果工作,’如到各村寨催租收債,派遣烏拉差役 等 。俄 巴沒有領地和科巴,但本人家庭可以全部免除烏拉差役。 以上的結沖、鄧果 、俄 巴三級 ,互不相屬 ,由土司直接領導。 為了鞏固土司的統治 ,孔薩家還設有兩所監獄 ,并定有挖眼珠、抽 足筋、鞭答 、罰款等各種法規,用以維護其家族的利益。例如:處 理兇殺案件 ,殺害頭人與平 民,都應賠償命價 ,其中頭人一人被 45 殺 ,賠償命價為 白銀 16平 ,平民一人被殺 賠償命價為 白銀 2 平。 處理偷盜案件:偷頭人一頭牛,賠償·10頭,偷平民一頭 牛 ,賠償 3頭。頭人據此有權處理一般的刑事、民事案件,調解相互間發生 的糾紛 ,但所得罰款和額外收入 ,要向土司貢奉一定數額 。 此外 ,.孔薩土司還有 內部的管理機構。如土司家的財產 ,由 “格隆” 管(家)總管。格隆一般由甘孜寺的擔任,這是因為 地縣 寺廟擁有龐大的財力和特權,擔任格隆,.對孔薩家的財政收 支,能給予較大的支持和援城址助,格隆下面設有’拖‘本氣主要經管 土司每年私營土地的耕種、收割、入倉等事項。格隆和拖本的任 免 ,由土司 自作安排,大都是終身制。 差民為孔薩土司要服的差役主要有以下三種 : 1.牛差:主要是承擔土司自營土地的秋翻與春耕; 2.馬差:主要是承擔土司 自營地的碎土 、薅草、收割 、脫粒、 入倉等農事活動; ’ t 3.人差:主要是為土司 自營地積肥、施肥 、為土司家砍柴、背 柴等等。 · 魁 服以上 3種差的差.民,大部分是固定的。·并且服牛差的一般 不服馬差,人差卻要經常協助馬差分擔部分農活。以上服役者,都 要 自備 口糧,每戶每年平均要為土司服差役 100天左右。再加上 需要為地方官吏支應的差役在 內,負擔是相 當沉重的。; 六、孔薩土司與寺廟的關系 孔薩土司轄有 4 所寺廟 ,他們是 : 寺 名 住寺僧眾 甘孜寺 3000 余人 崩果寺 色西底 40 多人 奪拖寺 色西底 花 教 200多人 色更寺 色西底 覺母 尼(姑) 另有 8 幢 “拉絨”活佛的家廟 。分別是:仲薩拉絨、郎扎拉 絨、·熱交拉絨、香根拉絨、奪拖拉絨、扎呷拉絨、崩果拉絨、拉 沖拉絨 。 在 以上寺廟中,以甘孜寺規模最大 ,在康北地 區有著較大影 響。該寺僧位最高的是香根活佛,傳‘襲兩世,都出自孔薩家族,為 鞏固孔薩土司家族后期的地位,起到了較大作用。 甘孜寺有 “扎倉”2幢,即村尼扎倉 修(顯宗的經院)、昂巴 扎倉 修(密宗的經院)。寺內的 “更操”執(事),由孔薩土司、麻 書土司各指定2 人擔任。后麻書土司絕嗣,就全由孔薩土司指定。 每年藏歷一月,甘孜寺要在得棍康舉行一次大祈禱法會。法 會期間寺廟每天發放收受布施 ,要從中提出 21寫,送歸孔薩土司。 孔薩土司也要在每年藏歷十二月二十八 日,給全寺大小、扎 巴各贈送大圓餅一個 重(約市稱王斤),表示在藏歷新年期間,對 他們進行慰問。 孔薩土司與官府或其他土司、頭人發生糾紛時,也多由寺廟 出面調解。發生武裝沖突時,寺廟又往往是孔薩土司的武裝基干 力量,如 1939,年 “甘孜事變” 班(禪行轅伙同孔薩土司與廿四軍 的對抗活動)中,甘孜寺曾組織敢死隊,為班禪和孔薩土司 沖鋒陷陣,起到了維護孔薩土司利益的作用。 原麻書土司也轄有 4 所寺廟和 7 幢拉絨。這 4所寺廟是 : 寺 名 地址 教別 住寺人數 孔馬寺 斯俄 黃教 · 260人 折松寺 拖壩 黃教 200人 卡龍寺 庭卡 花教 100人 尼更寺 拖壩 覺母 尼(姑) 7幢拉絨分別是 :孔馬拉絨、異勒拉絨、絨擦拉絨、出隆拉絨、 崩隆拉絨、那給拉絨 、卡隆拉絨。 在麻書土司絕嗣以后 ,上列 4所寺廟和 7 幢拉絨 ,也統歸孔 薩土司管轄 。 七 、孔薩家族 內部和與其它土 、 頭之間的紛爭械斗 根據極不完全的資料和傳說 ,’孔薩家族 內部和其他土司、頭 人之間,曾發生過以下一些較大的紛爭和械斗事件: 第· 五代孔薩土司格絨達吉執政時,因與白利土司爭奪旦勒山 頂上一塊草場 ,發生過一次武裝沖’突。后經寺廟出面調解 ,雙 方在山頂上堆起了一個 白石包作為分界線,械斗始告解決。 · 第七代孔薩土司擁金堪珠由于與丈夫阿都澤旺彭措相處不 睦 ,意見分歧 ,擁金為回避家庭的煩惱 ,以轉經為名,離開官寨 , 到雅礱江以西的奪拖寺住了幾個月。在此期間,所屬頭人分裂成 為了擁護擁金與擁護阿都的兩派 ,這就促使矛盾 由夫妻不和,激 化為權力之爭,并因而發生了一場拼殺。當時多數頭人擁護阿都 澤旺彭措 ,住在孔薩 民寨 。一夭 ,親擁金的仲呷大頭人和牙龍頭 人等回甘孜串親,在孔薩官寨附近,被親阿都的部分頭人殺死,還 過江槍殺了親擁金的部分群眾,激怒了擁金堪珠。于是,她動員 了全部力量,包圍了阿都澤旺彭措等人所住的孔薩官寨,攻擊十 分激烈 。阿都澤旺彭措不支 ,突圍逃走 。擁金奪回官寨后,嚴懲 了反對她的部分頭人 ,重掌了土司大權 。后經西藏地方政府派駐 新龍的辦事處出面調解,促使擁金堪珠同阿都澤旺彭措脫離了夫 妻關系。決定土司職位由擁金前夫的兒子歐朱丹珍吉美繼任,責 48 成阿都澤旺彭措賠償擁金堪珠部分損失,這次械斗才宣告平息。 第八代孔薩土司歐朱丹珍吉美因兒子早死而優傷致死后,其 母擁金堪珠再度出任土司。因丹珍吉美的妻子巴登志瑪和管家四 郎彭措私通,生下一個男孩,擁金堪珠不承認這個小孩 (白利翁 堆)是孔薩家族的后代 ,并把巴登志瑪趕回白利老家,又幾乎釀 成一場械斗。后經甘孜寺的大香根和大金寺的大解色得 甲及雙方主要頭人阿都、昔色甲本、阿波等出面調解,由四郎彭 措賠償孔薩土司50并銀子 1(并銀子折合藏洋160元),由歐朱丹 珍吉美與巴登志瑪的女兒德欽翁母繼任土司,這場糾紛始告結束。 在德欽翁母擔任孔薩土司職位期間,曾招贅德格土司的下屬 大頭人結窮澤刀為婿 。當結窮澤刀發現德欽翁母另有外遇時,就 自行回德格去了。后經駐軍團長張行判決二人離婚,由德欽翁母 賠償結窮澤刀部分財物,事態才沒有擴大。 1939年德欽翁母與班禪行轅聯合發起 “甘孜事變”,失敗后, 率領部分頭人逃去青海。 八、孔薩土司的衰亡 趙爾豐的改土歸流,對孔薩土司的政治、經濟是一次沉重打 擊。據 《甘孜縣志》記載,·孔薩土司在出逃時,組織騎馱 700余 匹,經沿途阻截,在石渠菊母夜逃時,遺留行李10余馱,人眾50 余;在從甘孜大塘壩逃果洛途中,被繳獲財物55馱,騾馬120余 匹;到所逃人眾全部被俘獲時,財產 已損失殆盡,權勢也被剝奪。 后雖又復其位 ,并采取多種措施 ,向群眾搜刮盤剝 ,但其實力 ,顯 然已不如從前強大了。, 1930年 6月,藏軍第二次進入康區。駐‘防德格的藏軍,借口 大金寺和 白利土司之間的糾紛,向駐防甘孜的川軍進攻,由于川 ’’ 49 康軍閥內訌,藏軍占據了甘孜、瞻化等地。1932年 (民國21年) 1月,藏軍文向青海玉樹進攻,被青海馬家部隊戰敗,青海部隊占 領了藏軍所占之石渠、·鄧柯等縣城。劉文輝這時也派出一個旅的 兵力,配合青海部隊向甘孜、瞻化進攻,收復了甘孜一、瞻化、德 格等縣城,藏軍退至金沙江以西,川藏兩軍隔江對峙。劉文輝駐 軍甘孜,設置官府,‘孔薩土司再度受到二十四軍的控制。 1939年 1口月的甘孜事變后,孔薩家產又受到一獷次大的洗劫, 地產也收歸政府管理。此后,德欽翁母的舅父巴波切則活佛,借 為祈禱抗戰勝利念經的機會,向蔣介 石求情 ,才使德欽翁母在 1944年又回到甘孜,但此時此地,孔薩土司已是一蹶不振了。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_高清版_可檢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