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壽命最短的國家大多數人活不過35歲未來或因艾滋病而亡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中,男性平均壽命為70.31歲,女性為75.33歲,其中日本以女性平均壽命86.8歲、男性80.5歲的驕人成就,成為全球平均壽命最高的國家。至于全球人均壽命最短的國家,則非南非小國斯威士蘭莫屬,大多數人都活不過35歲。那么,斯威士蘭究竟個怎樣的國家?為何國民如此普遍短命?
斯威士蘭是非洲東南部內陸小國,地處南非高原東南邊緣德拉肯斯山脈的東坡,北、西、南三面均與南非接壤,只有東部與莫桑比克為鄰,國土面積約為1.7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39萬,首都為姆巴巴內。斯威士蘭屬于多民族混居的國家,其中斯威士蘭族約占90%,其余則為祖魯族、通加族、白人和歐非混血人種,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斯瓦蒂語,約60%的國民信奉基督教。
斯威士蘭族起初分布在中非、東非,15世紀后期開始向南遷移,16世紀定居于斯威士蘭,并建立起獨立的王國。20世紀初,斯威士蘭遭到英國殖民者的入侵,到1907年時已徹底淪為它的“保護國”。斯威士蘭被英國統治近70年時間,直到1968年才宣布獨立。2018年,國王姆斯瓦蒂三世宣布改國名為“史瓦帝尼”,但至今沒有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斯威士蘭獨立后,悍然拋棄英式民主政體,改而實行君主專制,可謂大開歷史的“倒車”。時至今日,斯威士蘭依然是非洲大陸最專制、最黑暗、最封閉的國家。在這種君主專制政體下,斯威士蘭不僅毫無民主自由可言,就連經濟發展也長期滯后,貧富懸殊現象更是司空見慣。
平心而論,斯威士蘭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境內自然資源很豐富,其中,石棉、煤、鐵、高嶺土、森林等資源的儲量非常可觀,并有大量的黃金和鉆石儲量。如果這些資源能得到合理、有效開發的話,斯威士蘭完全有資格躋身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斯威士蘭人均GDP僅有4140美元,還不到中國的1/2,屬于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斯威士蘭好比捧著“聚寶盆”,卻過著苦日子,實在是匪夷所思。其實,斯威士蘭之所以長期處于貧困之中,緣于該國的經濟嚴重依賴于南非,自身回旋余地很小,導致出口商品單一、經濟發展極不均衡。與此同時,由于斯威士蘭的出口以農產品、礦石出口為主,受氣候條件和國際市場變化影響較大,不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由于經濟的長期萎靡不振(2018年增長率僅為1.3%),導致工作崗位不斷減少,失業率不斷攀升。目前,斯威士蘭失業率約為28%,青壯年失業率則高達42.6%,遠超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平均數。大量失業人口的存在,對社會治安來講無異于“定時炸彈”,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就業率,后果不堪設想。然而,比失業率居高不下更令人擔憂的,則是斯威士蘭民眾的健康情況。
目前,斯威士蘭的人均壽命只有35歲,是全球平均壽命最短的國家。之所以會如此,除了生活水平低、醫療衛生條件差外,還跟斯威士蘭國民眾性觀念開放、不愛使用安全套,從而導致艾滋病猖獗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斯威士蘭的艾滋病感染率高達25.8%,位居全球首位。人們普遍擔憂,若不采取強而有效的措施予以矯正的話,或許用不了多久,斯威士蘭便會因艾滋病泛濫而亡國。
其實,斯威士蘭國民之所以在性觀念方面很開放,跟前任國王索布扎二世、現任國王姆斯瓦蒂三世的“示范作用”有很大關系。資料顯示,索布扎二世擁有100多位妃嬪,留下1000多位子孫,而姆斯瓦蒂三世目前擁有13位嬪妃,但他每年都會通過“選秀”的方式來擴充后宮。有這兩位好色濫情的國王做“榜樣”,要想改變斯威士蘭民眾在性觀念方面的喜好,恐怕并非易事。
說句題外話,斯威士蘭獨立至今,始終未與中國大陸建交,而是與臺灣當局保持著所謂的“外交關系”,在多個國際場合為其站臺、背書,并且每年都提交加入聯合國的決議案,為臺灣當局制造國家分裂提供了活動空間,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隨著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在2018年跟中國復交,斯威士蘭成為非洲56個國家中唯一沒跟中國建交的國家,顯得異常孤獨、頑固。